石墨烯在光伏产业中的价值可不小,借力石墨烯+镀膜玻璃、石墨烯+电池、石墨烯+PERC工艺等,企业有望深挖市场需求,进一步迎合平价趋势。
光伏发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有效缓解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我国在光伏生产的几个环节的产量已经占据全球相当重要的位置。
目前市场依旧以晶体硅电池为主,自2012年多晶硅价格下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产量大幅提升,尤其2013年后期政策的出台,光伏电站建设迎来热潮,行业回暖为各个环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2012年受欧美光伏对华反侵销案的影响,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大批企业破产,近30万从业人员受到冲击,可谓是一片哀鸿遍野,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当年国内的光伏新增装机量为4.28GW。通过光伏扶贫工程,现已经达到为150万农民精准服务,也成为各地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在政策的指引下,电站受到资本的追捧,国内掀起了大型光伏电站建设的高潮。到了2017年,我国在这几个环节的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硅片的产量更是高达87GW,同比增长比38%,电池片和组件也是到达了68GW和76GW的产量。
光伏产业链结构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料、硅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五部分。当然,太阳能发电又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通常所说的太阳能发电即指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而2017年全国新增装机达到53G瓦,占全国电源新增装机的39%,连续5年增量世界第一,占据全球增量的半壁江山;2017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30G瓦,连续三年装机总量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32.4%。
发电形式持续优化,分布式光伏装机比例持续上升;发电布局持续优化,新增装机向东中部转移明显;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效组件比例明显提高。李创军表示,与10年前的相对冷清相比,当前光伏发展的社会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12日在京通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时透露,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成长迅速,成本下降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从2007年到2017年,光伏发电度电成本累计下降了约90%,光伏发电有望在三四年内实现平价上网近日,27家A股光伏公司纷纷发布年报或业绩快报,据统计,这27家光伏公司净利润总额为126.08亿元,如果去掉其中两家净利润为负的企业,总体净利润甚至高达139.38亿元。
两者之间的差额甚至超过了上述公司中14家的营收,和福斯特齐平。也就是说,这3家公司的净利润已经远远的把其他公司甩下,光伏企业之间,净利润分化严重。
再次,从净利润分析,2017年,上述27家光伏公司中,净利润最高的公司为隆基股份,净利润高达35.7亿元,净利润最低的是易成新能,2017年,该公司净利润为亏损10.2亿元。一者的净利润增长接近4倍,另外一家的净利润降幅却接近55倍之多,分化严重可见一斑。更何况,虽然易成新能是净利润亏损最多的企业,但协鑫集成还不是净利润最多的企业。最后,从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分析,27家企业中,净利润的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协鑫集成,增长幅度达399.4%,增长幅度最小,也就是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易成新能,幅度为-5490%。
其次,从营收的增长幅度分析,2017年上述光伏企业营收增长幅度最大的为中来股份和科陆电子,增长幅度均为133.7%;增长幅度最小或者说营收降低幅度最大的是易成新能,增长幅度为-24%。以上述27家A股光伏公司为例,首先,从总营收分析,既有营收高达260.9亿元的通威股份,也有营收仅为3.3亿元的天龙光电,最重要的是,后者的营收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前者。由此可见,不仅单独的企业之间净利润增长幅度相差悬殊,整体行业的净利润增长幅度也分化严重。看起来形势大好,2017年的国内市场环境也着实不错,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中国2017年新增装机量达到 53GW,同比增长53.6%,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装机量达到130GW,连续三年稳居全球首位。
不仅如此,2017年,A股去年赚钱排前三的光伏公司分别为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同时,这3家企业也都不是营收最多或最少的公司,也就是说,2017年,我国光伏企业的营收增长相差悬殊,分化严重。
这表明,在我国光伏行业,企业的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分化严重。同时,这些企业中,5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100%;也有7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长幅度为负,其中更有2家企业的减少幅度超过了100%。
但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之下,两极分化的程度却仍然严重。净利润金额上限分别为35.7亿元、20.1亿元和10.4亿元,合计66.2亿元,占比超过27家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2.5%,约占25家净利润为正的公司的净利润总和的47.5%更何况,虽然易成新能是净利润亏损最多的企业,但协鑫集成还不是净利润最多的企业。其次,从营收的增长幅度分析,2017年上述光伏企业营收增长幅度最大的为中来股份和科陆电子,增长幅度均为133.7%;增长幅度最小或者说营收降低幅度最大的是易成新能,增长幅度为-24%。同时,这3家企业也都不是营收最多或最少的公司,也就是说,2017年,我国光伏企业的营收增长相差悬殊,分化严重。这表明,在我国光伏行业,企业的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分化严重。
最后,从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分析,27家企业中,净利润的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协鑫集成,增长幅度达399.4%,增长幅度最小,也就是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易成新能,幅度为-5490%。近日,27家A股光伏公司纷纷发布年报或业绩快报,据统计,这27家光伏公司净利润总额为126.08亿元,如果去掉其中两家净利润为负的企业,总体净利润甚至高达139.38亿元。
但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之下,两极分化的程度却仍然严重。不仅如此,2017年,A股去年赚钱排前三的光伏公司分别为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
再次,从净利润分析,2017年,上述27家光伏公司中,净利润最高的公司为隆基股份,净利润高达35.7亿元,净利润最低的是易成新能,2017年,该公司净利润为亏损10.2亿元。看起来形势大好,2017年的国内市场环境也着实不错,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中国2017年新增装机量达到 53GW,同比增长53.6%,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装机量达到130GW,连续三年稳居全球首位。
由此可见,不仅单独的企业之间净利润增长幅度相差悬殊,整体行业的净利润增长幅度也分化严重。同时,这些企业中,5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100%;也有7家企业的净利润增长幅度为负,其中更有2家企业的减少幅度超过了100%。净利润金额上限分别为35.7亿元、20.1亿元和10.4亿元,合计66.2亿元,占比超过27家公司净利润总和的52.5%,约占25家净利润为正的公司的净利润总和的47.5%。一者的净利润增长接近4倍,另外一家的净利润降幅却接近55倍之多,分化严重可见一斑。
两者之间的差额甚至超过了上述公司中14家的营收,和福斯特齐平。也就是说,这3家公司的净利润已经远远的把其他公司甩下,光伏企业之间,净利润分化严重。
以上述27家A股光伏公司为例,首先,从总营收分析,既有营收高达260.9亿元的通威股份,也有营收仅为3.3亿元的天龙光电,最重要的是,后者的营收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前者原先产能并完整未开出的小厂也陆续回复正常生产作业,目前的组件价格趋于稳定,一旦库存水位不足,整体供需状况就会有所转变。
这也导致少数成交价些微调涨。根据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分析,除了上游硅料的价格开始产生变化之外,其余供应链环节本周的价格仍然维持原先的报价水平。
单晶电池片的需求仍然稳定供给海外欧洲、澳洲区域与中国大陆等市场,且因市场需求还没全面启动,价格整体持平或微跌。单晶硅片则有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主要是因库存量不足。硅料受到单晶用硅料料供应短缺的影响,本周硅料报价仍然微幅小涨,致密料主要价格确定站稳在RMB120/kg以上,平均成交价格大约落在RMB122~128/kg,单晶用料报价也持续RMB130/kg以上的价位。因硅片龙头厂可能会在4月下旬提供新的报价,硅料厂家缓涨的趋势或许会因硅片价格变化而有所改变。
硅片硅片目前价格变化持平,主要原因在于仍在消化库存消化,且来自终端市场的拉货力道还未向上影响到硅片端,因此未见到明显的需求提升。由于硅片仍在去化库存阶段,硅料的报价目前仍不受硅片影响,后势要视整体产业链需求的变化而定。
随着第二季装机的旺季到来,拉货的力道势必会走强,整体供应链的价格走势也会因为库存水位减少而持续增温。电池片多晶电池片价格本周出现微幅涨价,主要原因包括先前印度双反警报解除而间接带动了需求量,以及中国大陆的村级扶贫需求也陆续启动布局。
组件中国大陆市场的组件库存开始下降,特别是扶贫项目使用的低效组件去化速度更快。月底报价或许会影响单、硅料片后续价格的变化。